5月2日19時,吉林大學文學院院長張叢皞教授應邀為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師生進行了以“中國當代文學與社會主義文化傳統(tǒng)”為題的線上學術講座。講座由文傳院院長龍永干主持,漢語言文學系師生共同聆聽了講座。
張叢皞教授以民族文化傳統(tǒng)為切入點,挖掘出當代文學研究中易被忽略的側面內容,即所有的文學都離不開其自身傳統(tǒng)。他以五四文學、蕭紅和張愛玲的小說為例,提出了“昨天的先鋒就是今天的傳統(tǒng),今天的先鋒來自于昨天的傳統(tǒng)”觀點,并通過詳細事例為大家印證了傳統(tǒng)與先鋒的交互性。
此外,張叢皞還通過梳理二十世紀八十、九十年代和新世紀一、二十年代的小說創(chuàng)作的題材、主題和審美取向,進一步明晰了中國當代文學的傳統(tǒng)脈流。他列舉了80年代文革影響下的傷痕文學,主旋律的反思文學,帶有二元沖突的改革文學,理想英雄色彩的知青文學和90年代的商業(yè)化世俗化的文學,借助各個時期代表作品分析比較現(xiàn)當代文學的不同性質。因此,張叢皞得出結論:用現(xiàn)代文學的標準來評判當代文學是不可取的。
講座的提問環(huán)節(jié)氣氛熱烈,張叢皞對大家提出的問題一一作了詳細回答,并就個別學術問題與我院師生作了深入交流。最后,龍永干致感謝辭,講座圓滿結束。
本次的學術講座,不僅使同學們對當代文學傳統(tǒng)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而且?guī)椭瑢W們拓寬了自身學術視野,打開了研究當代文學的新思路,獲得了不少的學術啟迪。